Latest News

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張志祺:有效的溝通 要先相信人會改變

文:黃郁齡

成立兩年半,2015年起至今在臉書專案觸及人次超過3,800萬。這間公司,曾做過100份以上介紹台灣知識、解釋社會議題的懶人包,想必你已經聽過他們的名字,甚至轉貼過他們的作品。沒錯,他們就是「圖文不符」。

「圖文不符」是設計公司「簡訊設計」旗下專門執行具有社會公益性的專案的品牌,過去經營方式是在「簡訊設計」接商業案的空檔中培養作品,但自2017年開始,以訂閱式集資的方式自主經營,成功募得每月16.5萬的成果,已經可以「自己養自己」,並持續成長。

張志祺,這個現年不到30歲的年輕人,已經成功卡位並找到自己一塊版圖,但他卻謙虛的說:「我們年輕人不要太看得起自己,我需要知道自己有多廢,確認自己有哪些能力不足,才能真的放下身段繼續學習、成長」。

網路上無數的訪問文章,都是想知道為何圖文不符能夠成功的原因,一路從以為自己只是開工作室,到認知自己是擔負幾十個人家庭生計的老闆,他做了什麼?

圖文不符

圖文不符以資訊設計與社會議題的整合,打造了有趣,充滿活力的社群。Photo Credit:圖文不符  

螢幕快照_2017-07-25_下午6_33_05

圖文不符辦公室內的設備齊全,空間裝飾著可愛的小物,其中也包含了之前替台北燈節設計的小雞,充滿了年輕人活力與愉快的氣氛。Photo Credit:圖文不符

一篇都更的引戰文,讓他了解溝通要先從不怕犯錯的「敢表達」開始

初次拜訪他們位於忠孝復興路口的辦公室,除了辦公室內的設備齊全令我眼睛一亮外,明亮的陽光灑進充滿花朵的玄關,原來採訪前的週末正是張志祺的婚禮,這些花朵是參加婚禮的同事決定要帶回來裝飾辦公室的。空間裡還掛著彩虹旗和玩具模型,充滿了活力與愉快的氣氛。

同樣也是做資訊設計的我,原本就對這趟採訪很期待,在訪問前看到其中一篇訪談提到,他在成大就讀都市計畫系的時候,曾在2012年在個人臉書上針對士林王家都更案爭議寫過一篇文章,當時他認為身為一個都市規劃專業的學生,必須要從專業的觀點提出一些想法。

這篇文章刊出後被網友瘋狂留言洗版,對於他的論點提出質疑,一來一回辯論過程激烈。過去身為研究都市更新運動的一員,一開始忍不住就先問了志祺關於過去這場「引戰文」的想法。

他分享說道,其實那次經驗對他而言,是第一次透過網路平台進行公共書寫。在當時,他的觀點的確不夠全面,但在與網友互動的過程中,了解了許多居民與現實生活中不曾想過的問題。他認為台灣傳統教育比較會阻止學生去把想法表現出來,但這個經驗就讓他學到很多,如果只因為怕講錯,就不把自己的觀點公開表達,也失去了與他人辯論、交流,甚至擴大自己觀點包容力的機會。

看見先機 嗅到商機:資訊設計可以成為良好的溝通工具

根據資策會統計,台灣人超過八成都有臉書帳號,簡單來說,現在誰的資訊能在茫茫大海中脫穎而出的就是勝者。如何找到資訊設計的商業模式,張志祺坦言自己很幸運,當年大學畢業後,在台北想靠接設計案過活,誰知道因為身體不適關係必須中斷工作好好休息。

「原本想回新竹休養,那年青年參政,我們那個里的參選里長每天晚上倒垃圾的時候,就會拿個吉他在那邊晃來晃去,我那時要休養不能工作,看到覺得滿有趣的,就跟對方說那我幫你選里長好了,也因此認識了一群對政治有興趣的年輕人。」

一群朋友連結另一群朋友,組成了當年的Info2Act,以一群熱心公益的醫師為主,還包含設計師、公關等,也認識了圖文不符的共同創辦人王成祥,「那時候第一個開始做的議題是伊波拉病毒,我們發現大家對這件事都不了解,就利用資訊設計方式做出懶人包,果然引起很大迴響」,他發現資訊圖表的製作方式跟大學學到自己很有興趣的簡報、排版概念其實很像,也在過程中了解,原來設計也可以這樣做。

接著因為柯文哲而製作的「亞斯柏格症」的作品,引起網路上的一陣病毒式擴散,團隊的大家都很有成就感,但關心社會的他卻無法說服Info2Act做一些政治性議題,也引起他動念自組團隊。

「那時候我也知道我做平面設計沒有很厲害,但是我做這個好像比較有前途、有發展,我就決定跟王成祥說,那我們就來開一個公司,來把它商業化,來讓這個事情可以一直繼續做下去。」

圖文不符

圖文不符圖文不符辦公室一隅。Photo Credit:圖文不符

主動性和累積性在視覺設計中殺出一條血路

設計是很被動的產業,你永遠在等別人的案子。規模化到一個程度的時候,你要賺錢,可能會想要接更大規模的案子,但其實只是把溝通層級和成本加多。

大客戶可能會跟你說,你這樣可以賺到很多曝光跟品牌名聲,但你發現你爬到最高,卻發現賺得比原本還少。

設計公司這麼多,圖文不符這個品牌如何做到與眾不同,張志祺分析若想要持續地經營,發展下去的話,必須注意兩個重點:主動性與累積性。

舉例來說,2016年時,張志祺開始發現自己的演講邀約變得很多,進而理解到:學習資訊設計正在變成一個重要的需求,因此決定開設一門線上的資訊設計課程。

那時候在做時,他自己也懷疑為什麼要把自己搞的這麼累,甚至讓同事們這麼辛苦,但完成後大家也都看到成果。「到現在課程已經賣到12,500份以上了,每個月都會有30到80購買人次。而且我們都沒有投放任何的廣告,這項產品做好就可以放著一直賣,接下來綜合廣告投放,就能將放大長尾效應。」

「設計並不是一個能夠有效不斷累積的產業。單作設計,你前一年做了一百萬,隔年還是要從零開始,而要重新接案子其實是件很累的事。不像金融業,你今年賺一百元,明年就有利息開始跳。所以如果我們能夠解決累積性的問題,或許就有機會讓設計公司越做越大。」

此外,他認為社群擴散力也是圖文不符突出的重點之一,「每個內容的產出都是一個工具,這工具要提供給人們拿來發聲,是群眾在選擇自己社群人格的形塑。」

「例如分享插畫家馬來貘的作品,可能覺得他一事無成的態度很好笑,分享一個熱血的社會事件,代表我在意這件事情,我透過這個工具形塑我這個人格後,可以拿來做什麼樣的事情,我可以跟我同樣的人建立連結或互動。」

「每個人生活都那麼忙了,加班後吃飯睡覺,為何要看你的資訊?所以內容必須要設身處地,成為一種需求。」透過策略思考,以及整個團隊上下游全包的適當分工,高品質的美術設計,圖文不符建立了自己的優勢。有效的溝通 先要相信人會改變

一開始原本只想開個四到八人的小工作室,為什麼能撐到今天超過二十人的工作團隊?張志祺有感而發,他表示有一群願意相信公司理念的夥伴和背後的家人,是他最大的支柱。

問到跟家人的相處,志祺說自己其實生在一個書香世家,「我們家從爺爺那輩開始就非常會讀書,博士輩出,我幾乎可說是唯一一個不會讀書的。高中玩吉他玩到成績倒數第二,我爸還建議我是不是要認真玩音樂。但我想了之後發現這不是辦法,才開始想認真念書考大學。」

「後來我要開公司找他討論,他也問了我很多,他了解我的想法之後也很支持我,就對我說要盡力這樣」創業時家裡提供了第一筆資金,不管在創業的開始還是過程中,家裡都給了相當大的幫助。

講到世代之間的溝通,志祺也笑說:「上一個世代受到的教育,接收的資訊後導致的價值觀一定跟我們這世代有相當大的落差,因此也常會在一些議題上吵架。但隨著每次的溝通,雙方也開始慢慢發現彼此的價值觀是有一些脈絡跟理由的。」

他說自己經營公司,做了那麼多作品,「到後來,我爸遇到一些議題都會問問我的意見。像是隨機殺人的作品,就曾經一起看一起討論,而我媽最近也很愛我們做的東西,看過就會趕緊敲我,跟我說原來是這樣啊。」

而在家人之外,公司的夥伴,也是志祺最感謝的人們。圖文不符的夥伴們,除了在自己專業領域的表現都非常優秀以外,也陪伴著圖文不符度過了各種風風雨雨,一起走到了今天。

圖文不符

張志祺表示有一群願意相信公司理念的同事和背後的家人,是他最大的支柱。Photo Credit:圖文不符

一群最棒的夥伴,是圖文不符最珍貴的財產

談到共同創辦人之一的王成祥,「我們認識三個月就一起創業,正好兩人個性互補。他主要負責公司的營運設計,專注在執行。那我就負責對外溝通」,他笑著說自己在公司長大的過程中,也是一路跌跌撞撞。與群眾的溝通成功了,但與親近的人溝通卻更困難,有一段時間常與工作伙伴有爭執,陷入一種否定循環,那時候成祥鼓勵他很多。

也是在過程中,面對自己不足,確認自己的能力不足,才能真的放下身段繼續學習。開始去看一些書。才真的慢慢提升自己溝通能力。讓他了解到,不只公司產出的作品要跟群眾溝通,與夥伴、家人的溝通也是同等重要。

「大家要相信人會改變,如果你不相信人會改變,你就沒辦法溝通了。」

核稿編輯:李牧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