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test News

當弱勢小草變青草—林峻丞:在孩子犯錯入獄前,用點力把他們拉回來

文:李牧宜

十多年前,新北三峽地區有一群熱愛土地的青年,他們發現當地藝文和文化漸漸流失,更發現有一大群弱勢孩子在單親、吸毒等不健全的家庭中長大。他們組成的「甘樂文創」「小草書屋」,扮演著扮演父親、母親、朋友、人生導師的角色,已經陪伴了近百位孩子經過失親、移送少年法院等刻苦試煉。

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孩子,猶如牆角的小草一樣被忽略、被遺忘。在基礎保養後,小草會繼續長大成為綠油油的青草、大樹,還是終究會以枯萎的方式告终?

這些小草們仍在長大當中,遠離童年後,他們的未來將往哪裡走去,關鍵仍在這群青年手上。在三峽長大的林峻丞,是這一串計畫的發起人。

三峽,一個縮小版的台灣

三峽的人口分佈比例,閩南人、客家人、移工、新住民的比例,和整個台灣社會結構是雷同的。換句話說,一個小小的三峽,就如同一個縮小版的台灣。在這裡,市區和山區車程大概只有30分鐘,卻有極大的城鄉差距;知名的老街更充滿著外來物,文化嚴重流失。而這裡,更是全新北市吸毒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。

既然是台灣的縮影,這些問題也是目前台灣遇到的社會問題,11年前回到家鄉的林峻丞意識到這一點。他發現,每塊問題背後都是一個大議題,而身為一位在地青年,必須讓這些問題能有所擾動,讓它們有一天可以被解決。

2006年,在台北工作數年的林峻丞從北市回到了家鄉。他在老街附近找到一間近一百年的老屋,改建為現今的「甘樂文創」。他在三峽搜羅了近40位當代藝術家、地方文創工作者,以文創、公益投入和社區服務,用低門檻的文藝活動,讓城鄉之間藝術距離縮短,串連為三峽文藝「大平台」。林峻丞帶著夥伴將所得投入社區再造,為的就是讓每一份努力,都能和三峽重新建立友好的連結。

「傳統會凋零,是因為這些握有技術的人不太懂創新,有些人甚至不知自己產業的價值在哪裡,而這必須要有人知道他們的故事、幫他們寫出來,甚至協助設計行銷。」林峻丞感慨,很多古老的技術有被保持的價值,也能換來不錯的收入,可惜年輕人不會願意去做這樣的工作。因此,他們把甘樂的空間空出來,讓在地工藝家進駐,提供團隊幫他們做設計、行銷。

他舉例,一位當地做神佛像修復的師傅,曾在三峽有工作室,近年卻受到中國大陸神佛像產業嚴重衝擊,生意直直落,生活品質大改變。林峻丞邀請他固定在週末進駐甘樂,帶上作品和工具,現場製作,甘樂則負責幫忙行銷、推廣技術。結果不到半年時間,意外地讓這位師傅到台藝大去教書了,開了神佛像修復課程,影響更多學子。

而除了細心記錄著三峽的故事,他也開始深入關心破碎家庭孩童的教育問題,成立「小草書屋」,陪伴孩子們度過人生的煎熬時刻,並將自己設立為孩子的榜樣,幫助他們找尋努力的目標。

一條絲瓜布讓孩子看到希望

「我自己就生長在家暴家庭,從小在很恐怖的環境裡長大,」林峻丞話鋒一轉,嚴肅了起來,「時至今日,三峽仍然有非常多失去家庭功能的家庭。」身為三峽孩子,林峻丞看過了太多家庭功能不健全的破碎家園,也非常清楚為何在地孩子學習力低落。因此他決心放下工作,回到家鄉陪伴他們。他一手創立的小草書屋,不但成為當地弱勢孩子的新家,更讓孩子意識到,人人都需要透過自己的雙手,才能改變未來。

林峻丞深知學習努力付出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,哪怕課業成績再差,只要有動身的意願、有工作的勁,就會化任何狀態為希望。舉例來說,他在校園裡帶學生耕作、種絲瓜,收成後變成絲瓜布,販售的收入變成孩子的學雜費、營養午餐錢,甚至變成「圓夢基金」,讓孩子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幫家人改變生活。

他眼中的圓夢計畫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帶著孩子「策劃」夢想,並一步一步實踐。從一條絲瓜布開始建立希望,過程中也無形影響孩子的人格、建立他們的自信。2008年,孩子一手栽種的絲瓜收成狀況良好,平均課業成績也有進步,林峻丞便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旅程作為獎勵,帶這群在山上長大的孩子到被海包圍的蘭嶼。

「但我不會剝奪掉孩子這麼珍貴的學習機會,想去蘭嶼,要怎麼去呢?從訂飯店、安排交通行程、騎腳踏車換算里程數,到籌措資金、寫企劃書,都是由孩子從零開始執行。」計畫的過程碰到太多錢的問題、時間的限制,也好幾度瀕臨孩子的計畫「夢碎」,但他們都帶著孩子一一克服了。

林峻丞說,他記得騎腳踏車環島時有一位孩子受了傷,坐在路邊、看著傷口大哭。他當時和志工彎下身幫他擦藥,看著他越哭越大聲,他們正擔心是不是傷口太疼,叫孩子不要再繼續騎了。結果他這麼對林峻丞哭喊:「峻哥!我們計畫了這麼久,我已經騎到這邊了,我不想要有遺憾!讓我騎完!」。

林峻丞笑著說,這些孩子在山上長大,人生從來都沒有目標,也不知道那是什麼。而陪伴孩子建立目標後,他才發現,孩子們有多不想失去它。

林峻丞

Photo Credit: 小草書屋

林峻丞帶領孩子騎單車環島看見孩子們為了夢想拚盡全力努力

「峻哥,阿祖走了,我媽媽也快走了⋯⋯」

對林峻丞來說,陪伴孩子的每分每秒都在溝通,面對不同孩子,或是同一位孩子的變化,溝通方式也要不停改變。曾有一位男孩的故事讓林峻丞永生難忘,那是一位從小學二年紀就認識了他、現在國中二年級,長期統合能力失調的孩子。

「大家能想像自己從出生後沒有被媽媽撫養過的感覺嗎?他從出生就被丟給阿嬤,直到幼稚園後,就被丟到山上給不識字的阿祖帶。」由於他心中嚴重缺乏安全感,變得很容易跟同學起衝突,進而在學校裡一直是被貼標籤的孩子,因為只要發生任何不好的事情,師長都會直接聯想到他。

為什麼這位母親消失了這麼多年?林峻丞深入研究後發現,她因為長期吸食成分不純、參雜玻璃粉的毒品,多年來鼻腔黏膜已經刮破,加上吸菸的關係,得到了食道癌和鼻腔癌,且癌細胞不斷擴散,在今年初走入了末期。而這個過程當中,她和男友意外懷孕,因此長期忽略了這個10幾歲的孩子。

今年,孩子的阿祖過世了,他無助地對林峻丞說「峻哥⋯⋯阿祖走了⋯⋯我媽媽也在醫院裡。醫生說,她也快走了⋯⋯」經過一陣兩方難熬的沈默,林峻丞問他,多久沒有見到媽媽了,有沒有想要見媽媽最後一面。孩子起初不想碰觸這件事,不發一語。林俊丞接著問他:「那你可不可以陪我去?我想去看看她。」

他們進醫院探訪的這一天,剛好隔幾天就是母親節。林峻丞從雲端資料裡找到一張孩子和阿祖的合照,沖洗成小張照片,送給孩子當禮物。孩子一看到這份禮物,忍不住眼淚,手握著一束康乃馨,抖著。林峻丞說,他心中知道這是孩子這輩子最後一次過母親節。

而到了媽媽的病床邊,林峻丞鼓勵孩子把這束花送上去。媽媽看到了很開心,也沒想到孩子竟然主動親了她一下。最後,林峻丞帶著紅著眼眶的孩子離開病房,問他多久沒親媽媽了?孩子回答,他沒有印象,但是上次親媽媽,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情。而隔兩天,孩子的媽媽就走了。

母親節到了,孩子遞了張紙條給林峻丞:「峻哥,母親節快樂。」這張紙條一直被他收著,他認為,雖然一位男性被祝福母親節快樂是一件聽似好笑的事情,但這代表孩子多缺乏、多需要母愛,以及林峻丞在他心中有多麽重要。而這位小小年紀已經刺青、成為小混混的孩子,自從母親過世後,至今仍在努力走回正途中。

12778937_1684620061795717_44294368278570

Photo Credit: 小草書屋

在孩子犯錯入獄前,想辦法把他們拉回來

小草書屋陪伴的這些孩子長大後,開始銜接到國中的升學旅程,但林峻丞發現,不少孩子開始走上中輟之路。根據教育部統計,台灣每年約有近四千名中輟生、兩萬多名中離生(林峻丞強調,這個數字是「有登記」者);而其中有60%來自單親家庭,甚至高達89%的他們在國中時期、也就是升學之路的起點中斷了上學之路。

林峻丞表示,不是每位中輟孩子都會成為社會的問題,但他相信這些數字和社會治安有很緊密的連結,例如,10年來青少年服用毒品的人數已經成長了超過十倍,其中高中職以下學歷佔了約九成。此外,不少社會新聞的主角也曾是中輟的孩子。

林峻丞說,大家常看著社會新聞謾罵批評,但沒有想過這些人是在什麼年齡、什麼階段被社會放棄的。他認為,很多時候,是這個社會把他們推向谷底的。

「我們的社會結構中,老人有老人的福利,兒童也有兒童的福利,但中輟生沒有任何的系統和社會資源協助,這是很奇怪的社會現象。難道要等他們被抓了、被關了,才透過法院解決嗎?」

每天看著一個個社會新聞的畫面,再回頭看看自己親自陪伴長大的孩子,林峻丞深深希望能接續小草書屋的陪伴能量,讓這些小草能在進入國中後,長成健健康康的、希望無限的「青草」。換個角度想,也是期盼自己能在孩子犯錯入獄前,想辦法拉他們回來。

從小草到青草,林峻丞和夥伴捲起袖子,籌辦了三峽第一所培育弱勢青少年的生命學校:青草職能學苑。他們找到了一個70多年的老醫院「愛鄰醫院」,持續了半年的活化工程,以各種課程培育中輟青少年。例如和社區職人做連結,對孩子做一對一技術培訓,輔導他們考取相關技職證照、拉回學習系統;此外,青草職能學苑裡也有22床的背包客棧,由飯店房務來教孩子經營管理。

林峻丞也很在乎資源的對流和延續。當一個孩子7歲、8歲進到小草書屋,在小學階段提升課業和生活能力,長大到國中階段適性分流,可以唸書的繼續升學,就讀高中、大學;而無法繼續唸書的孩子則可以到青草職能學院學習一技之長。等到考取證照後可以回流當志工,認養書屋的孩子做一對一授課。

「自己的人才,自己訓練呀!」他笑著說,從弱勢孩童的教育一直到青少年的就業、家庭、產業文化串連,每個環節都必須努力扣在一起。在他心中,弱勢孩子需要的就是一份歸屬感、一位在可以時拉他們一把的朋友。換句話說,他期望自己能讓歧途孩子們了解,在無助時,可以找誰。

說到人生希望,林峻丞不忘提起他的恩師——藝人許效舜。他認為當年自己只不過是一位小小的助理,但在當兵時,許效舜卻願意特別南下看他。「我相信這些孩子也是一樣,他們隨時需要有一雙手在後面撐著。」他表示,第一線陪伴的人一直都在跟這些小生命拔河,有時真的無法花太多等資源找上門來,因為每一分每一秒,都可能是改變孩子的關鍵。

許效舜曾在書中寫了一段話,讓林峻丞印象深刻:「生命就像一塊麵包,吃完了就沒了,但不吃會壞掉。」他表示,以前自己不斷追求生命的「價格」,能賺多少錢,或累積了多少財富。但如果28k、33k的薪水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好的價值,跟38k只能幫公司創造小小的收入,我們該選哪一個?

最後,林峻丞也不忘提醒年輕人,「去創造生命的『價值』吧!別忘了創造價值後,價格也就被創造出來了。每個人,在每個角落,都能用自己的方法,影響這塊土地」。

延伸閱讀:

核稿編輯:楊之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