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田修銓,一位平面設計師。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,能將自己所學當作工作,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而在畢業之後,自己以接案的方式工作,而工作除了設計以外,最大的難處就在「溝通」。
在台灣沒有一個專門在講平面設計的場域,即使有一個平面設計師協會,但對於組織的組成、或所作的事情,不是很能了解,已經與我們這個時代,有所距離。所以在前年與好友承租了一個空間,一樓是大家合作的辦公室,地下室是專門舉辦有關平面設計的展覽空間。因為學設計最重要的是眼界,於是希望大家可以在這裡,看到更多更廣,也更貼近生活裡的平面設計。
學習的路上,也碰到很多貴人、老師的幫助,所以一直對於「老師」這個職業,覺得非常的偉大,因為他可能影響的是一個人的一生。但是因為現今體制的關係,要當老師需要修很多的教程、還要考試,甚至還要繳一些費用。有天突然覺得靈光一閃,如果學習不一定要在教室裡面發生,那教學也不一定要在教室裡!於是就開始了小教室計畫。
小教室計畫在網路上募集,對於平面設計有興趣,但不知道怎麼下手學習,亦或是本來不是本科系的學生。第一次的計畫我們製作的是九個公共場域的指標設計,而在最後一堂課的時候,也會請到業界有經驗的設計師,給予指導修正。就這樣在三個月的時間下來,教導了約40位的學生,最後在台灣設計師週展出。雖然展覽展出前就知道會虧錢,但一直很希望可以跟大眾溝通,希望大眾也能夠理解,原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icon,在不同的場域裡,是需要做為調整的。
在這次的展出成果,漸漸有人看見、了解,原來平面設計進入到生活,指的並不是有距離的,第二次在駁二舉行了好漢玩字節的人生紀念品,從出生到死亡,珍視自己身邊的物件,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直得紀念的平面物。所以製作了從出生證明、身分證、駕照、結婚、婚約、生日卡等等,甚至到死亡的奠儀、禮簿。透過這次的展出,又讓大眾了解,原來設計的樣貌,並不一定是只有一個樣子,也不會是有一個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