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提名大人物名單 X 社會領域


大人物 - 社會領域

龔建嘉  

31歲

獸醫師 / 鮮乳坊創辦人
溝通是建立在信任上交換想法,讓對方理解並試圖找到共識的過程

「你注定要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!」這是我站上TEDxTaipei年會舞台時所說的。

我從小的志向是往生物相關領域發展,後來進入獸醫學院就讀。當兵時以獸醫的身份被分發到憲兵軍犬組服役,發現因軍犬在法規中屬於軍品,除役後不能離開營區,必須一輩子在軍中待到老死。為了扭轉此現象,我參考了國外的文獻,提出軍犬除役認養提案。最終與軍方一起建立軍犬除役後認養制度細則,讓軍犬在除役之後能夠開放一般民眾認養。這讓我學習到如何在爭取體制改革的過程中,堅持生命的重要與初衷,並透過溝通與協商來讓改變成真。

退伍後,我和好友發起「肥肉青年種子環島志工團」, 透過單車環島的方式,到山區、離島、偏鄉做免費獸醫服務。這一個月的義診經驗,讓我更珍惜自己擁有的專業能力,也對流浪動物議題有了更深的認識。

台灣投入「經濟動物」的獸醫師比例非常低。專業人員的缺乏,主要來自學校課程不足、工作環境髒熱、未來求職方向不確定性高、薪資落差大等原因。牧場獸醫每日工作以乳牛的內科與外科醫療為主,包括開刀、超音波檢查、難產救治等等。全台灣有大約12萬頭乳牛,卻僅有不到30位乳牛獸醫師,造成市面上乳產品的莨莠不齊。

為了引起大眾對這塊領域的重視,從2012年開始,我巡迴全台牧場進行乳牛診斷。過程中我也開始思考,什麼樣的鮮乳產品符合大家的需求?目前台灣乳業在收購生乳的狀況混亂,來源品質不一,導致消費者在市面上買不到真正優良的生乳。因此我想做一個以優質乳源出發,在產地醫療把關,可溯源牧場的鮮乳品牌。

在2014年9月份,我開始「鮮乳坊」的商業架構,以「白色力量,自己的牛奶自己救」為主要訴求,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認養牧場。我嘗試把「鮮乳坊」的品牌用社會企業來運作,目標是使整個酪農產業得以永續發展,包括應用「綠色概念」的鮮乳思維——經由提高乳牛健康度,來降低乳牛淘汰率。藉由本次募資,我們拓展了品牌的曝光度與消費市場的信心;農委會也因為鮮乳坊的成功募資,進而與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合作農業募資競賽,開啟支持小農品牌的計畫。


成立鮮乳坊後,我仍在全台牧場巡迴工作,輔導酪農飼養乳牛。這些酪農因為有了自己的品牌,更在乎動物福利與畜舍環境,願意投入更多資源在牧場設備提升。改變產業鏈結構的同時,也落實與農民共好的精神。

農業的轉型需要跨領域人才的投入,接下來我會繼續以「獸醫師」的專業角色面對問題,並加以解決。這也是我投入生物領域的初衷。

相關報導連結

馬上分享
這位大人物的故事值得更多人看見!
返回社會領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