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畢業後,我進入媒體工作。幾年下來,我一直在想能做些什麼,學習傳播出身的我,早已習慣台灣社會對於媒體環境的批評,然而在業界工作的日子,讓我發現有許多前輩,甚至毫無傳播相關背景的人們,正致力於改變媒體生態。許多人創造出更多優質的媒體,我則想從閱聽眾的角度出發,在台灣推廣媒體識讀教育。
就讀世新新聞系期間,是訓練我批判思考能力的重要時期。其中媒體識讀這堂課,讓我發現很多「理所當然」的事情是很有問題的。一顆期盼改變的種子,不知不覺就這樣種在我心田裡。
一開始我不知道從何下手,「教育」這兩個字離我實在太過遙遠。2015年,我很幸運甄選上為台灣而教(Teach For Taiwan)的教師計畫,成為第二屆教師。經過培訓,我從一名新聞工作者轉換跑道成為一名教師,不僅有機會接觸學生,更能明白如何教育,提供孩子不一樣的思維。
在教學現場,我特別喜歡問孩子問題,也鼓勵孩子們觀察老師的一舉一動,常問「為什麼?」。除了督促我時時注意身教,也訓練孩子觀察和思考的能力。這些日常問答正是教育有價值之處,我不希望孩子們聽話,但要懂事,日後他們才能成為擁有獨立思考的成熟個體。我也喜歡帶孩子們到社區去,發現社區美好的同時,也懂得給予老人家關心,未來他們才能擁有主動關懷土地的能力。
若在社會創造改變,教育是一切的根本。到偏鄉教書這一年多來,我感受到台灣正面臨嚴重的教育不平等問題,社經地位較低的孩子學習表現明顯落後。以前我們認為教育能促進階級流動,現在看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。
我相信每個孩子的視野都需要被打開,才能發現自己生命的無限可能。但我也深刻體會到,靠一個人沒有辦法改變,所以我一直相信一句話:「一個人走得快,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遠。」要改變教育不平等,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。我衷心期盼各個領域的人,都能一起關注教育議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