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法修正案絕對是台灣2016年最受注目,也最具話題性的議題。仰賴30年來婦女運動的耕耘,包含同志權益的性別議題,才能在台灣漸漸浮上檯面。但是,以往性別運動的理念,只在國會殿堂展露頭角,並未深入民眾心中。因此,「同志婚姻」的議題才會鬧得如此沸沸揚揚。在社會上,仍有許多人基於誤解、不願了解而反對同志婚姻。這些反對的理由不禁讓人感嘆:台灣的性別教育真是一點成果都沒有嗎?
台灣目前有性別平等三大法,相關制度也持續被建立,但根深蒂固的傳統性別觀念還是如銅牆鐵壁般難以突破。民法修正案開跑時,我們在網路上號召群眾上街,藉由手舉牌、發送傳單與貼紙、揮舞旗子等方式,傳遞新的價值觀給不同世代與立場的人們。我們不只是為了推動民法修正案,更是為了將性別平等的觀念深入民間,突破「同溫層」,讓溝通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。我們是「婚姻平權小蜜蜂」。
我們是誰不重要,我們個別的名字有沒有出現在媒體上也不重要。我們只知道:台灣的性別價值不能再開倒車,要保留性別平等教育;台灣的同志權益不能再打折扣,要推動民法修正案;台灣的性別平等觀念,除了立法之外更要深入民間,成為人人都具備的思維。所以我們上街,面對質疑、細心解釋,也跟民眾交流想法、傾聽不同的聲音。透過我們的現身,將社會上天差地遠的價值觀,拉到同一個頻道上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不是要強逼別人接受我們的想法,也並非單方面接受不同意見的洗腦,我們要將不同的意見、立場、建議攤開來討論,讓彼此找到共識。
這個社會有著許多不同意見跟立場的人,我們不該假裝他們不存在,也不該一昧指責他們愚昧,這都無助於使社會往更好的方向前進。或許有人覺得我們太天真,以為只要透過溝通就能促成社會改革。但我們卻在街頭親眼見證過無數次奇蹟,不管是一句「我懂你意思了」,或「我想我比較能夠暸解了」,都為社會多埋下一顆改變的種子。
「講給別人聽,也聽別人講,我們會發現自己不一定是對的,別人也不一定是錯的。讓不同意見並陳,便會看見到差異、衝突與矛盾,我們才有可能得到共識。」
我們永遠不會放棄,多跟任何一個人講話的機會。